最近常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讨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说这里的深度夸张到可以把珠穆朗玛峰“装进去”,甚至还绰绰有余。我带着好奇,查找了不少资料,想着把这个“传言”仔细说清楚。其实这里头有两码事——一是悬崖顶到江面之间的垂直高度,二是哪就是江水本身的深浅,二者很容易让人搞混。
据中国科学院早前实地测量,这里的山崖与江面垂直间最大高差大约在6000米左右。真要强行把珠峰搬到峡谷底部,山顶还会比峡谷两岸高出将近3000米。单从数字上看,好像这条大峡谷真有能力“容纳”珠峰似的。当然,这种比喻听起来新鲜,但实际操作显然是天方夜谭,毕竟这只是一种夸张说法。
具体到雅鲁藏布江的水本身,并不像有些传闻里吹得那么吓人。按最近安装的监测设备数据来看,目前江水的平均深度只有四五十米,最深处也没有超过100米——说深不深,但因为流速极快,每年都能卷走无数泥沙,把河道和岩壁一点点往下磨,造成峡谷日复一日越裂越深。
图片
这片巨大的岩层,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数千万年间互相撞击硬生生挤出来的。地球内部力量不停地把地壳抬起,水流又不甘示弱地往下切割,持久拉锯,才把雅鲁藏布江雕琢成了全球罕见的大峡谷。现在科学家们说,天地间这种较量还没完,地壳每年还会继续隆起一点,而江水年年也没停过“削山”的动作。
我自己也有机会站到大峡谷边远远望,耳边是下方湍急水流的连续轰鸣。再仰头看那些峭壁,几乎就是没有缝隙地直插云天,光秃的地方连树木都生长艰难。当地朋友讲,之前有探险队想用绳子丈量水深,弄了半天效果都不理想,后来还是靠声呐准确测出了数据。
这几年,新建的观测站也越来越多,实时监测设备不断上传各项数据。比如去年遭遇特大洪水,短时内江水水位一度瞬间飙高二十多米,不过很快就恢复常态。这些原始数据,对研究人员分析土壤流失、河床变化相当重要。
总的来说,这座大峡谷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它“多深多能装”,而在于它完整记录了地壳运动的历史。“一尺石层,一页地球档案”,无论是各种断裂带还是河道痕迹,都是地质剧烈变动留下来的证据。有的地方岩层分明如刀切,一看便知道是地壳挤压结果。
外媒也曾有专家专门跑来考察,看的时候不断拍照取证。他们都说,在世界范围内,很少有哪个地方会同时具备这么高的海拔和这样巨型的深切峡谷。
图片
所以,把珠峰能不能装进雅鲁藏布江峡谷这样的比喻听听就好,就像地球用了千万年“攒”下的高度和深度,又怎可能随便被“填补”。真正的科学数据摆在那儿,只要你愿意查,一目了然。
目前,这片峡谷依然是科学家持续关注和探索的对象。相关数值可能会跟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变化,但这些数据却让我们每个人对脚下的土地和地球的运动多了一份理解和敬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胜亿优配,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股查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